国藩手草弟公文不宜用“咨呈”用“咨”以符通例◎评点担当大事全
国藩手草
弟公文不宜用“咨呈”,用“咨”以符通例。
◎评点: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曾国荃一向倔强,甚至强到霸蛮(湖南方言,即犟的意思)的程度,现在突然说出“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的话来,倒令乃兄奇怪了,于是又来劝老弟要明强。
《中庸》对学者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曾氏认为这五个方面的宗旨可以归纳为“愚必明,柔必强”六个字。
愚与明、柔与强是两组意义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乍然看来,似不大好理解,仔细分析,却有它的内在联系。
咸丰七年到八年守父丧这一年多里,曾氏对自己出山办团练五年来的所作所为作了痛苦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他终于明白了专靠申韩之术是不能办成事的,必须杂糅老庄之术。
人类本身及其社会活动,有主流一面的表现,也有与之相对的非主流一面的表现。如果说儒家、法家、墨家这些学派都是致力于主流一面的研究的话,那么,道家学派便是致力于非主流一面的研究,《老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曾氏在明白“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都应当予以同等重视的道理后,咸丰八年复出以来,在许多方面改变了过去一味强悍一意孤行的做法,时时杂用老庄之术,事业从此走上日渐发展的道路。事实让曾氏悟出了儒道互补的学问上的道理,从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领会了阴阳和谐这一宇宙间最高最大的原则。
所谓“愚必明,柔必强”,正是在这个认知层面上提出的观点。此“愚”是“明”后之愚,即“大智”后之愚;此“柔”是“强”后之柔,即“至强”后之柔。
质言之,即要想做愚公,必须先得事理明白;要想柔弱处世,必须得有强者的基础。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中庸》的作者无疑关注的是主流的一面,学、问、思、辨、行五者的提出,并没有考虑到与之对立的另一面。曾氏打通隔阂,融合儒道,于是便有这样更高更深刻的认识。
致沅弟(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
沅弟左右:
日内未接来信,不知城贼又出扑我营否?寿州之围断不能解,大约如前年安庆故事,援贼看我破城耳。顷接云仙信,于弟疏稿不甚以为然。兹寄阅。余批弟疏亦寄去查收。弟平日于文章一途最谦退不敢自信,寄云仙处请益晰疑,原无不可。祭文寄京师刘韫翁处,则似自信为能文者,不似平日之谦谨。京师人文荟萃,韫翁交游最广,万目传观,究为非宜。以后弟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每日读书一时,工夫亦不可少。
- 性爱姿势帮你锻炼身体肌肉![图]
- 十一月襄公前往楚国十二月甲寅日周灵王去世乙未日楚子昭去世. [图]
- 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到玄孙和曾孙这就是九族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图]
- 十画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十一画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得[图]
- 皇甫(fǔ)春秋时宋国有皇父充石其后裔子孙在汉朝有皇父鸾从山[图]
- 欲谏之鼓供想进谏的人敲击的鼓诽谤之木供书写批评意见所立的木柱[图]
- 废卷指无心读书废荒废卷指书唐以前的书文多裱成长卷以轴舒卷因称[图]
- 侈本义为自大引申为多《国语·楚语上》“不羞珍异不陈庶[图]
- 太岁在寅称为摄提格在卯称为单阏在辰称为执徐在巳称为大荒落在午[图]
- 把“赋”“弹词”“剧曲”除外所以陆、冯两先生没有写整部的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