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蜀太子宾客李郸,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祭祀祖父的时候,还亲自洗涤祭器。有人想代替他去洗刷,他从来都不允许,认为那样无法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这就是说的祭祀时就要表现得庄严肃穆。
【31】《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说:人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子女不能随意毁坏,这是孝顺父母的开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背后隐含的是儒家的生命教育。今天很多年轻人轻生自残,就是不知道这个道理。父母如此关心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照顾自己吗?
【32】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①。”
曾子生病了,他把门人弟子都召集来说:“你们揭开我的被,我要看看我的手和脚。《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之后我自己知道要免于患难了。”小子:对弟子们的称呼。
【33】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惟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乐正子春下堂的时候弄伤了脚,几个月都没有出门,但脸上还带有愁容。他的门人弟子们说:“老师您的脚早就痊愈了,您几个月都不出门,怎么脸上还那么忧愁?”乐正子春说:“你们问得好!你们问得好!我曾听曾子说,曾子听孔夫子说:‘天地之间,人最为尊贵。父母亲把你完整生下来,你就要好好爱惜自己,保护好自己,这就是孝;不要随便损伤自己的身体,这就是全。所以君子即使只迈半步,也不敢忘记孝道。’现在我忘记了孝道,弄伤了脚,所以我面有忧色啊!人在举足之间,都不能忘记父母,一开口说话也不能忘记父母。正因为举足之间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路不敢走小路,过河要乘船,而不游泳,这就是不敢以父母受之于自己的身体涉险履危;因为一开口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不好听的话不说,那些愤恨难听的话也不会回击在自己身上。既不侮辱自己,也不让父母蒙羞,这就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34】或曰:“亲有危难则如之何?亦忧身而不救乎?”曰:“非谓其然也。孝子奉父母之遗体,平居一毫不敢伤也;及其徇仁蹈义,虽赴汤火无所辞,况救亲于危难乎!古以死徇其亲者多矣。”
有人问:“如果父母亲有危险,应该怎么办?子女也要担心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而不去救父母亲吗?”回答说:“并不是这样的。孝子对待父母给予的身体,平时连一丝一毫都不敢伤害;可是到了舍身求仁、杀身取义的时候,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更何况是在危难之时拯救父母亲呢!自古以来为父母亲献身的人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