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读书当做正事,就应该明白读书的乐趣所在;存有做善事的心地,不一定要求取为善的名声。
【评析】
这一则是讲读书做人的境界。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抛开功利心,能够从读书中获得乐趣。做好事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善心的自然体现。这两点其实都很难,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读书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功利目的,真正抛开是很难的。做好事也会希望得到别人的感谢或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一则之所以这样要求于人,是为了维持道德心的纯粹,唯其如此,才有可能保持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完善。
第五六则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认识到自己以往行为的错误所在,那么学业就会日益长进;见识到自己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的地方很多,那么德行就会日益进步。
【评析】
反思是人成熟的标志,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进步。这一则讲的是人生境界。人生多变,但如何变?变的目的是什么?“学日进”是说日进于善,离善越来越近,则人生便会更加美好。在这个过程中,思考过去,否定不完善之处,改正不符合道德要求的缺点,才能进步。这是对自己而言。对他人则要换个角度,学会看到别人优点,可以帮助自己提升道德境界。看似简单,但施行起来就难多了。
第五七则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处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凡事依靠自己,胜过依靠别人。
【评析】
这一则从两个方面说,以尊重说自重,借依靠说自立。人能够自尊自立,就可以算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了。尊重是社会交往的一般准则,但作者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交往是对等的,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当然也不会尊重你。自立是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是进入社会的初阶。凡事靠自己,是说人要自立,并不是凡事与他人无关。人不可抛弃所有的社会关系,作为群体中的个体也必须要依靠群体的力量或他人的帮助,但要学会自立,否则易于养成依靠别人而没有自我的品性。
第五八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