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心境:佛教语。指意识与外物。芥蒂: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不满或不快。
能轻视富贵,却不能轻一轻艳羡富贵之心;能看重名义,却又更看重追求名义之念。这是对待具体事务的尘俗之气未能扫除,内心深处的私情杂念未能忘怀。这些念头如果不能拔除干净,恐怕就像原本压在草上的石头一旦搬走,杂草又会生长起来。
【点评】
有些人把轻视富贵挂在嘴上,甚至也有傲视权贵、仗义疏财之举,心底里却并没能真将富贵视为浮云,这是表里不一;有人声称自己看重名义,也有扶危济困、崇名重义之举,真正的动机却是让自己显得重视名义,这是沽名钓誉。要想真正成为高尚淡泊的人,必须明白到底应该“轻”什么、“重”什么,不能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要让自己真正拥有一颗纯洁正直的心。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溺志:使心志沉湎其中,即扼杀志向。
]槁心:此指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元默:即“玄默”,指沉静无为。
圆机:比喻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
纷乱骚扰的热闹场固然使人沉湎其中、扼杀志向,枯燥寂寞的冷静地也会使人心情淡漠、无动于衷。故而学者应当让心灵栖息在沉静无为之中,从而使真实的自我得到安宁;也应当让自己生活得舒心适意,快快乐乐,从而摆脱任何外物的牵绊。
【点评】
此处讲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修身环境。外界环境或纷乱喧嚣,或清冷寂寞,自然会对修行者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后者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宁静与恬适。不过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所以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认为学者应以“渊默”作为总的原则,要注意摄养精神,保持气清心定、精明神澄的状态。众人嚣嚣,我独默默,中心融融,自有真乐。用“渊”养“默”,用“默”养“渊”,两相调适,才能出乎尘垢之外而与造物者游。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